9月16日,李克强总理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李克强总理此访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和两国关系开启新时代之际。作为统筹推动两国全方位务实合作和人文交往的首要机制,此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将为新时代中俄务实合作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助力两国关系朝着“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目标和方向迈进。时值李克强总理访俄之际,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于洪君撰写《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由来与走势》,以回顾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展望两国关系之未来。
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愈益复杂,大国关系变幻莫测的特点分外突出。一方面,作为最大经济体的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和利益冲突密切交织,相互关系日趋紧张;另一方面,互为最大邻国的中俄两国,不断超越历史积怨和制度差异,打造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范式。值此中俄建交七十年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放眼未来,深为两国关系跌宕起伏的历史经验所启迪,也倍感新时代双方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和可贵。
(一)中苏两国由战略结盟走向全面对抗代价巨大教训沉痛
众所周知,今日的中俄关系是冷战时代中苏关系的自然延续和发展。梳理和考察中俄关系,不能不从中苏关系谈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已经不逊于美国。中方考虑到世界力量对比和自身战略需要,决定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因此,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便宣布承认新中国,中苏两国即正式建交。此后,东欧各国以及蒙古、朝鲜、印度等周边国家陆续与新中国建交,中苏迅速建立起友好同盟关系。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图谋遭到破产。这一时期,苏联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宝贵支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也为苏联提供了多方面协助。两国友好同盟关系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反对新的战略威胁做出了独特贡献。
遗憾的是,自50年代中期起,中苏关系因意识形态分歧而出现裂痕。进入60年代后,双方对立急剧升级,最后滑向战争边缘。在这一过程中,两国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一度完全中断,双方都为此付出沉痛代价。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战略格局,因中苏关系恶化并走向对抗而发生重大变化。
中苏双方当年也曾试图改善关系。双方的两国关系谈判,包括两国边界谈判,断断续续近四十年,始终没有较大突破。直到80年代末,中苏两国才以“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方针为指导,最终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现在回过头看,未能妥善处理意识形态分歧和历史遗留问题,政治互信不断缺失,战略误判不断加剧,是当年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应当永远铭记的历史教训。
(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符合双方利益又符合时代潮流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成功地继承了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中国高度这个选择了“新道路”的“老邻居”,充分尊重俄罗斯内外政策和价值观体系中的“新取向”与“老传统”。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接触、沟通与对话,双方既尊重历史,又着眼于现实,同时也面向未来,达成了中俄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社会制度差异,始终追求和平发展大目标,始终恪守睦邻友好大方向等重要共识,并于1994年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中俄达成“世代睦邻友好、相互尊重信任、平等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繁荣”的新共识,宣布“建立和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
1997年4月,中俄元首在莫斯科举行第四次会晤,两国关系又有重大发展:一是确定了两国贸易增长目标;二是发表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宣言;三是成立了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同年11月,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第五次会晤,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并签署一系列新的合作文件,其中包括天然气管道和石油领域合作的备忘录。
2000年,俄罗斯进入所谓“普京时代”,中俄领导人按惯例安排了多次会晤。两国领导人一致确认:建立中俄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对推动世界多极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2001年,双方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份指导新世纪两国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深化两国关系、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世界和平,意义重大而深远。2002年12月初,两国领导人重申,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国内发生什么样变化,都要恪守中俄睦邻友好条约所确定的方针和原则,不断扩大、推进并以新的内容充实和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在双方关切的问题上协调立场,相互支持,以充分体现“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永不为敌”的伟大战略思想。
2000年,俄罗斯进入所谓“普京时代”
2004年,中俄签署两国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双方边界问题全部解决。中俄关于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也同时结束,中国为支持俄罗斯“入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当然,中俄关系此时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是经济合作潜力没有完全发掘,贸易额一直徘徊在50-60亿美元之间。为改变这一局面,中方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如加大开放力度,扩大贸易规模;改善贸易结构,规范贸易秩序;增加相互投资,以投资促合作;实现能源合作新突破,鼓励边境贸易合作等。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变革国际秩序的重要引擎
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齐头并进,成就斐然。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2013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选择了俄罗斯。在这次访问中,他明确指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两国外交全局和对外关系中,占据优先地位。他主张,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双方要支持对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努力;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对方发展复兴。此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方面,他主张维护两国共同战略安全;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2015年5月,中俄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使两国的务实合作进入更稳定更坚实更有活力也更具前景的新阶段。
多年来,在事关双方共同关切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俄双方始终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全面战略协作呈现多领域发展、联动性推进、高水平运行的良好态势。譬如,以“上海五国”为基础建立的“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中俄两国联合印度、巴西和南非共同组成的“金砖五国”机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持续上升。双方共同倡导搭建的中俄印、中俄蒙两组三方对话机制,运转顺畅,前景看好。2016年6月《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纲要》的签字,意味着蒙古国被纳入中蒙俄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三边合作轨道。2017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就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发表联合声明,两国外交部就朝鲜半岛问题共同发声,标志着双方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配合进入更高阶段。
此外,中俄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亚信会议等一系列多边机制内,也始终坚持沟通与协调,不断深化对话与合作。不仅中俄两国,参与上述机制的其他各方,往往共同受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时俱进惠及全球的特征和属性得到充分展示。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齐头并进,成就斐然。
(四)中俄关系永续发展需要双方精诚合作砥砺前行
中俄关系既是睦邻友好的楷模,也是大国协作的典范。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共同目标,是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前极端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双方要携手共进,鼎力互助,共同抵御霸权主义、孤立主义、保守主义和单边主义,共同捍卫多边机制与国际关系准则,推动构建平衡稳定的全球安全架构。
今年6月习近平再一次访问俄罗斯,对两国关系做了全面回顾和展望。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双方就加强全球战略稳定问题达成新共识,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中俄关系视野更高远、内涵更丰富、前景更广阔的重要信息,影响重大而深远。
目前,中俄两国开展大规模经济合作、特别是战略性大项目合作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两国应共同挖掘双方的互补优势和发展潜能,共同提高各自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共同发挥两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部门各领域各种合作机制和平台的作用。要在保证尽快实现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的同时,努力加大相互投资力度,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努力加强生态环境合作、资源保护与开发合作。中俄关系机制落后于理念、行动落后于言论、经济合作落后于政治互动的局面,必须努力改变。
巩固和发展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俄两国的共同需要,更是时代的选择和召唤,潜力巨大,前程广阔,但任务艰巨,挑战在前。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惟有相向而行,精诚合作,持之以恒,砥砺前进,才能不断创造新成就,不断取得新经验,不断为两国人民和人类进步的共同事业做出新贡献。
作者:于洪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公司兼职教授,公司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